>>您当前的位置: 彭阳城事
大学毕业后,陈泽恩的创业路越走越宽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2020年高考如约而至。7月8日,距离陈泽恩当初经历高考,已经过了9年时光。

  4年大学时光,5年创业奋斗,如今30岁的陈泽恩已是彭阳县山旮旯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孟塬乡中蜂养殖协会理事长。

  9年间,从经历高考的学子到创业成功的家乡建设者,陈泽恩的故事足够励志。

微信图片_20200708184755.jpg

  陈泽恩在位于彭阳县孟塬乡小石沟村的养殖基地查看蜂群。

  陈泽恩出生在彭阳县孟塬乡小石沟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失去母亲的经历和贫困的家境,让他的成长多了一些自强和坚韧。2011年,陈泽恩如愿考入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系美术教育专业。

  “对我而言,上大学是人生重要的机遇,必须刻苦学习,努力奋斗。”陈泽恩说。

  除了刻苦学习专业知识,陈泽恩利用课余时间不断拓展专业能力,并在寒暑假打工开展社会实践,为自己赚取生活费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多学、多做、多练”是陈泽恩大学生活的写照。在校期间除了成绩优异,陈泽恩还担任学生干部、参与各类竞赛,丰富着自己的履历。

  2015年,即将毕业的陈泽恩面临人生的又一重大选择:留在重庆工作或是回到家乡创业。

  留在重庆,等待他的是契合专业的工作;而回乡创业,则面临着“重新出发”寻找梦想的机遇与挑战。

  几天彻夜难眠后,陈泽恩选择了后者。故土难离,儿时与父亲养蜂生活的场景一幕幕清晰如昨,陈泽恩的心一直向着家的那一头。创业虽难,但四年的奋斗积累让陈泽恩有底气走完接下来的路。

  当年7月,陈泽恩回到了家乡彭阳县孟塬乡小石沟村。

  听说陈泽恩要回乡创业,亲戚朋友们首先投起了“反对票”。

  “山里人穷尽一生努力只为走出大山,哪有走出去了有好日子不过还回来的?”乡亲们想不明白。

  但养蜂不是心血来潮。早在上大学时期,陈泽恩就开始四处查找资料甚至去各地学习考察,发展养蜂产业是他心底的梦想。

  来不及解释乡亲父老的疑惑,陈泽恩心无旁骛投入养蜂产业中,开始了创业之路。

微信图片_20200708184845.jpg

  合作社的蜂蜜产品。

  通过参加固原养蜂试验站举办的养蜂专业技术培训,掌握科学养蜂技术的陈泽恩立刻进入“实践环节”。他尝试将村里原本饲养在土墙和土窑洞的蜜蜂过箱到活框箱进行科学养殖,通过人工育王,快速繁殖蜂种,提高了蜂蜜产量,当年就见到了经济效益,盈利7万余元。

  小石沟村历来有养蜂的传统,但由于养殖技术陈旧,虽经传承多年却得不到有效发展。看见陈泽恩“倒腾”半年就有了收益,大家在惊讶之余,也产生了好奇,越来越多的村民找到陈泽恩询问养蜂技巧。

  “要发展养蜂产业,实现创业梦想,需要大家的力量。现在大家有了积极性,正是成立合作社的好时机。”2016年,在孟塬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陈泽恩成立了“彭阳县山旮旯中蜂养殖合作社”,带领孟塬乡小石沟村民依靠养蜂走上产业化道路。

  “传统养蜂每年只能产蜜1次,每窝产蜜不足4斤,通过科学养殖,产蜜周期缩短至15-20天,每箱每年可产蜜2-4次。依靠科学管理,1箱蜂每年可产蜜15-30斤,净利润可达1000多元。”陈泽恩告诉记者。

  2017年,合作社带动孟塬乡小石沟村大力发展中蜂养殖。在政策支持下,村民种植小秋杂粮、红花荞麦、圆圆胡麻等2260亩,为中华蜂养殖提供蜜源保障,走出一条“绿色、优质、高效”的发展之路,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5年时间里,陈泽恩带动孟塬乡456户村民养蜂4500多箱,其中贫困户324户养蜂2600多箱,蜂蜜年产量达4万公斤以上,产值700多万元。

微信图片_20200708184853.jpg

  合作社的蜂蜜产品。

  2019年,陈泽恩被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

  如今,合作社在陈泽恩的带领下,采用蜂蜜和当地的五谷杂粮酿造蜂蜜酒,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美术专业,对蜂蜜和蜂蜜酒的包装进行设计,不断开拓高端市场。

  “知识改变命运在我身上就是最好的例子。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只要不断奋斗拼搏,不放弃任何可能性,就一定会有实现梦想的机会。”陈泽恩说,自己的梦想还在继续,未来也将有无限可能。(宁夏日报记者 马越/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杨兆莲
【责任编辑】:杨兆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