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建县40年以来,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地位,将“互联网+医疗健康”作为推进全县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在优化县域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基层慢性病管理、加强疾病预防、方便群众就医等方面创新服务模式,让群众看得了病、看得好病,实现“大病不出县、常见病不出乡、小病不出村”,群众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家庭医生签约+标准化村卫生室”方便群众诊疗
“病人多时,一天可诊疗五六十人次,从上午一直忙到深夜。没病人时,就填写表册,整理档案。虽山高路远,漆黑难行,但干这行就义无反顾。”彭阳县城阳乡城阳村村医杨永军,自接过父亲手里村医的接力棒20多年来,以能治好病人为骄傲,夜间出诊已成为常态。
杨永军入户为群众测血压。
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看病难”问题,彭阳县从2003年开始,先后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155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雾化器、听诊器、血压计以及100种药品。先后对12个乡镇卫生院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硬件设施方面的维修改造。
“村里卫生室建有中医馆,群众抓药更方便了。”杨永军说。近年来,彭阳县注重中医药服务提升,在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中医馆,每个中医馆配备1名至2名中医医师,开展刮痧、针灸、推拿等10余项中医适宜技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中医药诊疗服务。
2022年,彭阳县基层就诊率65.37%、县域内就诊率86.36%、县域内住院量占比63.05%、中医药门急诊占比30.23%,群众“看病难”得到缓解。
医护人员下乡开展卫生健康宣传服务。
同时,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由县级医院专科医生、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分工协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分级分片网格化管理,初步形成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截至目前,在全县162个村社区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组建165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常住人口签约服务15.2万人,签约服务率97.14%,重点人群签约率100%。
“互联网+医疗健康”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曾经的小岔乡卫生院,器械陈旧、医疗资源匮乏。直到1999年11月15日的一场紧急手术,让一切发生了改变。“院长,来了一个急性阑尾炎病人,需要立即手术。”时任小岔乡卫生院院长樊世凯对患者检查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在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樊世凯顺利完成手术,这也让群众对小岔乡卫生院有了新的认知。
开展卫生科普乡村行活动。
2019年,彭阳县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契机,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帮扶支持下,投入3012.68万元建成“彭阳县医疗卫生县乡村一体化信息系统”,以县人民医院为中心,横向连接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2家县级医院,纵向连接12家乡镇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6所村卫生室,范围覆盖全县所有公立医院的医疗健康一体化信息平台“一张网”,打通县域医共体各成员单位间的“信息孤岛”和“业务壁垒”。
“小岔乡的群众再也不用辗转到县医院看病了。”樊世凯介绍,基层就诊患者不用出乡镇,就可通过“资源共享中心”,享受医学影像、远程心电、远程超声、远程会诊等多个二甲医院的诊断服务,实现县域内“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的诊疗服务新模式和“上可接省级大三甲、下可联基层卫生院”的基层群众就医的新格局。
现场互教互学。
与此同时,彭阳县依托县域医疗健康一体化信息平台,连通各医疗机构HIS系统、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和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实现了居民在县域内所有医疗机构不同时段各项检查检验报告、医生诊断、治疗用药、住院医嘱、居民健康档案、慢病随访记录等医院就诊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的共享。
就医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在彭阳县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上,就诊患者可以线上预约挂号、住院缴费、家医签约。结合分级诊疗制度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糖尿病患者足不出户,血糖数据通过移动手机“一张卡”就能上传云平台,实现糖尿病患者远程管理。“医院通过平台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指导基层对糖尿病患者调整用药,提高慢性病管理效率。”彭阳县人民医院负责人说。
彭阳县打通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实现区、市、县、乡、村五级诊疗网络互联互通、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共用,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建立起了良性医患关系。(记者 杨玉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