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凌晨5时,天色仍暗,空气中还带着六盘山仲春的寒意。固原市第二中学、弘文中学校园内已经人声鼎沸,1600多名师生整装待发,简短的出征仪式后,他们踏上了徒步任山河祭奠英烈的108里山路。这条路,两所学校入学新生已经走了30年。
市直部门干部职工、团员青年代表、银川4所中学学生及社会各界约1000余人也自发参与其中。
道路两旁,站满了前来为学生鼓劲加油的家长,他们有的擂鼓助威,有的举着横幅。“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心中信仰贯豪气、脚下力量踏征程”等一行行标语饱含着家长对孩子的期许与鼓励。固原二中学生家长马福齐说:“28年前我以学生的身份徒步任山河,今天陪女儿重新走这条路,和孩子们一起再次体会‘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精神。”
人群中,一对年幼的姐弟特别引人注目。姐姐李珊10岁、弟弟李之轩6岁,两人都是凌晨3时起床,和爸爸一起来为大姐加油的。“我相信姐姐能走完全程,我也想上弘文中学,参加徒步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英烈活动。”李珊说。
用脚步丈量红色征程,用心灵致敬革命先烈。1995年清明节,固原二中初中部开展了第一届百里壮行任山河祭英烈活动。从最初几个班师生的小规模徒步,到如今几千人参与的全民思政课堂,去往任山河烈士陵园的路,已成为一座流动的精神丰碑。
“胸前的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几千人的队伍浩浩荡荡走过蜿蜒的公路,走向最具挑战的几公里山路。山风吹过,树枝摇曳,学生嘹亮的红歌在春风中荡漾,歌声里满是稚气未脱的坚定。“了解了这段历史,我感觉这次徒步108里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是对红色血脉的一种传承。”固原二中学生刘文博说。
30年间,先后有3万余人参与了这场行走。这一条路,比拼的是吃苦耐劳的毅力,也考验着团队协作的精神。来自银川市第十三中学的刘博川胸前背着三大瓶水,他说:“我多带点,路上可以跟同学分享。”男生主动分担女生的背包,大家轮流搀扶体力不支的同学,这样的互助场景在队伍里随处可见。
上午10时刚过,学生队伍陆续抵达任山河烈士陵园。陵园里苍松挺立,翠柏凝春,学生神情肃穆,默哀、宣誓,依次擦拭墓碑、敬献鲜花。望着一个个有名或无名烈士的墓碑,重温革命先辈的峥嵘岁月。从身体的挑战,到精神的洗礼,他们在实践中传承,在传承中成长。“先烈们为了解放宁夏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烈士遗志,学习本领,建设好我们的祖国。”弘文中学学生刘雨涵说。
在陵园稍作休整后,队伍再度集结出发,比起来时的振奋,返程路上更多的是艰难。大部分学生双腿酸痛,脚底板已经磨出水疱,有的拄着木棍,有的互相搀扶,也不是没有想过放弃,但回想起刚刚在陵园前的承诺,他们重新找回了前进的力量。
从晨光熹微到灯火璀璨,在致敬英雄中传承红色基因,在挑战极限中磨炼意志品格。108里,是一段路程;108里,是一次体验;108里,更是一次成长。徒步108里,不仅是用脚步丈量山河,30年的坚持,也不仅是简单的祭奠。“如果一项活动能够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有助于学生成长,有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作为教育工作者,哪怕是受点苦、担点责,都是非常值得的。”弘文中学党支部书记任皓说。(记者 王沛 见习记者 董文娇 黎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