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乡村美丽。
彭阳县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
彭阳县建立村民爱心超市“积分存折”,全县已累计积分92万余分,覆盖群众2.8万余人次。
路修好了,村民的精气神也更足了。
今年4月举办的第二十一届宁夏六盘山山花节暨“梯田花海·醉美彭阳”农文旅促消费活动。
节水灌溉有效缓解季节性水资源短缺问题。
今年彭阳红梅杏累计销售鲜果2400吨,全产业链产值4500万元。
彭阳特产展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近年来,彭阳县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紧紧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守底线 稳固民生保障筑根基
“我在学校特别开心,老师教我们唱歌跳舞,还能学到很多知识。”9月15日,彭阳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白雪洁高兴地说。近年来,彭阳县积极探索“医教结合+康教一体+送教上门”康教融合模式,根据学生障碍类型和程度,为特殊儿童“一生一档”建档,实行小班化、个别化、差异化教学。目前,该县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
“今年秋季学期,全县计划整合7所幼儿园、13所农村中小学。通过基础教育资源布局优化整合,推动优秀教师向教学一线和薄弱学校流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彭阳县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腿疼了十几年,原来要坐车到县城针灸,现在医生能上门服务,在家就能扎针。”城阳乡刘河村村民梁新社说。
今年,彭阳县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抽调141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组建47个医疗小组,对65岁以上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开展以中医理疗为主的签约上门服务。“通过推动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全县门急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分别下降9.5元和230.37元。”彭阳县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住房安全方面,今年,彭阳县完成六类重点人员危房及抗震改造,对裂缝房屋进行集中加固并鉴定,动员人均面积不达标户新修住房,为170户“十二五”“十三五”移民多人多代住房不足户分配公租房。
彭阳县通过落实制度保障、强化部门协同、延伸服务触角,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通过构建“互联网+城乡供水”管理模式,全县饮水安全覆盖率、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8%,供水保证率达到96%。
面对今年气温偏高、大风天气偏多等不利因素,彭阳县坚持以“四水四定”为统领,建立“政府+企业+用水户”运管模式,委托专业公司负责全县13.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农田运营维护,解决群众农业生产问题。建设现代化灌区用水管理应用系统1套,安装用水计量监测系统196套,将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至0.77,年节水量300余万立方米,有效缓解因干旱造成的季节性水资源短缺问题。
“彭阳县坚决守牢粮食安全与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两条底线。”彭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在粮食安全方面,全县实施耕地质量提升与生态修复工程3486亩,将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74.7万亩。在防返贫监测帮扶方面,通过集中排查和重点人群“八必访”机制,今年新识别监测对象479户1923人,累计识别2745户9831人,风险消除率达62.03%。为未消除风险及新纳入监测对象精准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共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449.55万元、残疾人补贴851.12万元,临时救助974人次,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是守住底线的关键。彭阳县安排25名县级领导包抓乡镇,选派427名驻村干部,组织2822名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3.3万户群众,常态化入户办实事,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抓发展 壮大特色产业促增收
“同样是种庄稼,大豆和玉米套种,1亩能增收200多元,很划得来。”9月15日,正在田里收获大豆的孟塬乡草滩村村民陈秀珍算了一笔经济账。
今年,彭阳县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5万亩、油料作物3.3万亩;完成蔬菜育苗1.8亿株,种植辣椒2.1万亩;红梅杏产业完成栽植1682亩、高接改良1970亩,累计销售鲜果2400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500万元;复种露地蔬菜3.4万亩,有效助农增收。
为支持产业发展,该县接连出台《彭阳县2025年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彭阳县2025年畜禽产业纾困解难促增收实施方案》等政策,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
“换购优质良种四代西门塔尔肉牛的农户,符合条件的每头肉牛可享受1000元补贴,最高可补贴10头。”新集乡畜牧站站长马成荣介绍。近年来,彭阳县把肉牛养殖作为群众持续增收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动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截至目前,该县肉牛饲养量达到20.24万头。
在孟塬乡赵山庄村村集体朝那鸡标准化养殖场内,一排排自动化养殖笼整齐排列,实现自动喂食、清粪、收集鸡蛋。“目前朝那鸡养殖量达5万只,每天产蛋4万枚,每天收入1.2万元,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带来五六十万元收入。”孟塬乡赵山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张玉国说。
今年,彭阳县投入闽宁协作资金510万元,建设交岔乡庙庄村等5个朝那鸡标准化养殖场。截至目前,该县共发展1500户“100+”养殖示范户,朝那鸡饲养量达到150万只。
“日均加工能力20吨以上,所产半成品主要销往四川、湖南、贵州等地,可带动5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王洼镇路寨村党支部书记程彦江说,该村通过利益联结、产销对接、要素配置、市场主体培育择优等产业联农带农“四项机制”,借助闽宁协作资金,将闲置厂房改造为辣椒初加工车间,通过“村集体+企业”模式出租给宁夏彭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运营。
“新农机一天犁十几亩地,每天能挣1200多元。”新集乡下马洼村村民马世清去年通过乡里组织的培训,考取了农用车驾驶证。新集乡立足资源禀赋,建立“卡车侠”劳务品牌,带动村民就业。截至目前,“卡车侠”团队年运输量突破216万吨,耕作、覆膜突破8万亩。
位于彭阳县王洼产业园区的宁夏美臣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现有职工近500人,超过三分之二为本地用工。”该公司副总经理王昊说。与此同时,彭阳县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开发农村公益岗、光伏公益岗、护林员等岗位,托底安置困难群体;鼓励县内建设工程提供岗位6500个以上,引导5473名灵活就业人员就近务工。今年,彭阳县完成转移就业5.94万人,组织化率达58.6%,已发放交通补贴149.08万元,兑现务工补贴143.1万元。
在强化社会保障方面,彭阳县精准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发放涉农补贴1.94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提高至265元;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保持在98%和95%以上。通过动态调整残疾人“两项补贴”、实施临时救助、申报“雨露计划”等举措,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为监测对象户均增加转移性收入5645元。
促振兴 绘就乡风文明新画卷
“现在回家,我能直接把车开进院里。”9月15日,古城镇古城村村民马武平指着家门口新硬化的路面笑着说。就在半年前,这段1公里多长的路还是“晴天土、雨天泥”的土路。今年以来,彭阳县共筹资3000万元,新建硬化道路27公里,修缮砂化道路230公里,组织整改813处住房安全隐患和1400余公里入户道路,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提升。
路修好了,村民的精气神更足了。“走上硬化路,日子也要过出新样子。”红河镇友联村村民刘军宏说,村里对环境卫生、孝老爱亲、邻里团结、志愿服务等活动进行“积分制”管理,村民可用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彭阳县建立村民爱心超市“积分存折”,全县已累计积分92万余分,覆盖群众2.8万余人次。“家里干净能积分,参加志愿活动也能积分,现在大伙都抢着做好事。”刘军宏说。
“钱包鼓了,院子干净了,咱的思想也要跟上乡村振兴的脚步。”8月29日,在彭阳县“七夕新风尚·爱与文明同行”移风易俗活动中,彭阳县文化馆带来的小品节目道出了观众的心声。活动中,10对“零彩礼”“低彩礼”新人领取纪念证书。“我们结婚时要了5.8万元彩礼,又退回5万元。现在婚后没有压力,日子过得很幸福。”新人王丽娜说。今年1月至7月,该县共有24对“零彩礼”、133对“低彩礼”新人用实际行动践行文明婚俗。同时,该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乡长说唱移风易俗”等活动50余场,让文明新风吹入家家户户。
良好的乡风文明让彭阳县变得更加美丽。今年4月,第二十一届宁夏六盘山山花节暨“梯田花海·醉美彭阳”农文旅促消费活动期间,全国游客纷至沓来,在漫山花海中共赴春日之约。截至目前,彭阳县接待游客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亿元。
“闽宁协作的深入开展,给彭阳县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彭阳县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福建省厦门市来彭阳县考察28批次192人次,两地签订结对协议68份,互派教师、医疗骨干挂职锻炼。在福州市、厦门市设立彭阳特产馆,已实现销售额2108.5万元,闽宁协作资金支持的12个产业项目正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从筑牢民生底线的久久为功,到发展特色产业的创新实践,再到培育文明乡风的润物无声,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画卷正在彭阳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