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匾已成为韩扬家传承优良家风的一面镜子。
深秋,乡村,一派丰收景象。
固原市彭阳县城阳乡韩寨村村民韩扬家也不例外,70岁的韩扬和儿子、孙子三代人一起忙碌,院外,收获的烟叶整齐悬挂在新盖的烤房里;院内,采摘的玉米一篓篓摆放齐整,农家院的氛围与一年的收成相映衬,显得格外充盈而温馨。
韩寨村以韩姓居多,大多数人家都有族亲血脉联系。听闻村民韩扬家收藏着一块光绪年间的木匾,本为寻匾而来,映入眼帘的农家景象,首先触动了记者一行。
韩扬搬出木匾,仔细擦拭。这块木匾年代已久,外框断裂,内板边缘粗糙,但字迹依旧清晰。
匾正中刻有“摩笄矢節”四个大字,正中顶行题刻“奖”字,右侧竖刻为“钦命提督甘肃全省学院翰林院编修加五级纪舒十次叶为亲书‘節妇韩门赵氏’”,左侧落款为“光绪三十年菊月榖旦立”。
“这是一辈辈流传下来的。这块木匾是先辈的荣耀,更是先辈立业治家的典范。”韩扬动情地说。
韩扬是从祖父手里接过这块木匾的,是作为自己多年悉心侍奉老人的奖励。听祖父母讲,韩赵氏距离韩扬已经是第七辈人了。韩赵氏贤良惠德,勤劳持家、教子有方、善待邻里。丈夫韩金成早逝,她一人将5个孩子抚养长大。她的孙子韩兴邦考取了贡生,在当地很有威望。韩赵氏过世时,甘肃全省学院翰林院送来了这块木匾。
木匾被外人发现并重视是彭阳县一位文史爱好者黄金荣,他对此很感兴趣,建议韩扬将其作为传承文明家风的历史文物好好保存下来。
经黄金荣查证,在《民国固原县志》和彭阳县老教师韩登科主编的《韩氏支谱》中,对受匾之人韩赵氏事迹均有详细记载:“韩赵氏,廪生韩兴邦之祖母也。同治间孀居,抚子教孙,悉见成名,寿八十九。光绪中,甘肃学政叶公昌熾闻其事,额其门曰‘摩笄矢節’。”意在称赞韩赵氏保持贞洁和正直节操,教育后代有功,用善良的行动感召着周围人,在方圆享有很高的评价。“摩笄矢節”四个字是对韩赵氏的赞颂,也说明彭阳治家传道传统由来已久,官方鼓励民间秉承良好的家风家教,传承家庭美德。
韩扬十来岁时,便在祖父母膝下侍奉,端茶倒水,勤勉孝道,直至二老寿终。妻子贾应珍也听婆家奶奶讲过祖辈的故事,深受影响,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受人称赞。据韩扬回忆,当时同为韩赵氏题刻的,还有一块正中顶行是“赠”字,正中刻有“萱堂春永”四个大字的木匾,现由同族晚辈韩万峰保存。
韩万峰父亲去世的时候,几个孩子尚小,小儿子才出生四十天。韩万峰的母亲陈秀琴一人将4个孩子抚养长大。两家人属同一个宗族。那个年月生活困难,物尽其用,分家时前辈们将木匾分给晚辈当作案板使用,但后来了解到木匾背后的故事,晚辈们觉得是长辈的荣誉,便保存并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韩扬说,家族人把木匾当作家训一样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祖父经常为他讲述家风家教的故事,教他学习礼仪、待人接物、做人道理等等。他受其影响较大,孝敬长辈,悉心教育子女,认真做人。儿孙也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含义,孝顺长辈,认真求学,努力上进。现在,他的两个孩子都成家立业,大孙子选学了农业农技专业,毕业后返乡创业,今年在村里开办了烟叶种植合作社,父子同心谋富路。大孙女大学毕业后也考上了公务员。
韩寨村驻村第一书记沈春说,韩寨村家家尊师重教,民风淳朴,形成了传承优良家风的传统美德。这两块木匾,像两面镜子一样,照亮了韩氏家族的家风,也照亮了韩寨村向善向好的文明。(张艺菲 封 聪 张灵芝 毛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