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媒体聚焦
百岁老兵的烽火记忆
   来源:固原日报

精神矍铄的火山统

火山统参军各类证件

火山统获得的奖章

  6月13日是抗美援朝老兵火山统的百岁生日。这一天,笔者随固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彭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走进彭阳县新集乡大火村一处向阳的农家四合院,为火山统老人送去生日祝福。

  红砖铺设的地面干净整洁,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把屋内照得亮亮堂堂。百岁老人火山统穿着印有福字团锦的对襟红袄坐在床上,银髯飘飘,精神矍铄。这位抗美援朝老兵,虽然反应略显迟缓,但是身体很硬朗,浑身透出一股刚毅的军人气质,聊天时思路很清晰,记忆力很好。谈起入朝作战,老人很兴奋,打开话匣子就停不下来,好像回到了抗美援朝的峥嵘岁月。当得知笔者希望他讲讲战争年代的故事时,他爽朗地笑着说:“要听我讲当年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啊!”

  70多年前,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中国人民掀起了参军参战的热潮。1951年5月,血气方刚的火山统参军入伍,于当年10月随部队入朝,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担负后勤运输保障任务。

  火山统老人清楚地记得,入朝那天晚饭后军号声响起,全团趁夜色离开了祖国,徒步跨过鸭绿江,沿一条石子公路进入战地,经朝鲜新义州、安州继续向目的地进发。日夜兼程十几天后,到达目的地,那是朝鲜三登附近的一个山区。当时,全团的任务主要是挖防空洞、搭建简易住房、在铁路沿线修建场地等。部队在三登到成川铁路沿线的多个站点移动,最后转移到成川的文源才确定了驻地。

  火山统所在的团隶属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后勤部各分站分布在成川到三登的铁路沿线。火山统和战友们的主要任务,是把从国内输送入朝的各种物资进行运输、集中、分发和装卸。

  回忆起这段经历,老人仿佛重临其境:“刚到战场时,战火冲天,到处都是炸弹坑,时不时就有敌机从头上飞过,内心害怕极了。”作为一名前线后勤兵,火山统刚到战场,看到的就是不断被转运下来的伤员,缺胳膊、断腿的伤员随处可见,有的伤员肠子都裸露在外。

  火山统所属部队进行全天候警卫,夜间挖壕沟,搬运、管理粮食……火山统所在的班里有7个人,要在半个多小时内搬卸3万公斤大米。有时重达180公斤左右的炮弹需要一个人去搬移,每次都累得够呛。

  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每天都惊心动魄。最让火山统难忘的是1952年秋天,美军获悉中国军队大规模参战的消息,便开始利用空中优势,频频对中朝边境附近的补给线实施打击。由于朝鲜境内山路极为狭窄,运输车又十分醒目,直接成了美国飞机的靶子,这些车辆在抗美援朝战争前期损失惨重,近40%的汽车都损坏在了路上,即使能够侥幸保全,一天内也只能前进50公里到60公里,这让志愿军后勤面临极大考验。为此,志愿军的运输车只能在夜间行动,并且要在沿路布置“空哨”。这些“空哨”在听到飞机声音之后鸣枪示警,汽车在听到警报后就会关闭大灯,或者就近隐藏到兵站的掩体之下,这让美军多次无功而返。“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尤其是后勤工作。当时物资运输非常困难,敌人的封锁线特别严密。白天,火车、汽车都要想尽办法躲过敌机;晚上,为了隐蔽,汽车前行不能开灯。我们就守在铁道两边,等火车一来,赶紧冲过去,迅速把物资卸下来,一麻袋一麻袋扛到几十米甚至几百米远的简易仓库中,盖上布隐蔽起来。然后用最快速度再去搬运,直到搬完为止。”火山统说。在这条“打不断、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上,火山统和战友们为了配合火车到达的时间,经常要工作到凌晨。除了搬运、装卸,战士们每天还要对仓库进行多次检查,确保来之不易的物资的安全。同时,志愿军抓住运输这个关键,采取构建运输网络、组织接力运输、开展对空作战、随炸随修随通等针对性措施。在火车运输上,采用“游击车站”和“羊拉屎式装卸”等方式在站外“分散甩车、多点装卸”;对因紧急抢修经不起火车头重压的铁路桥,采取“顶牛过江”的办法,在火车过江时将车头调至列车尾部,用车头顶着较轻的车厢过桥,桥对面再用另一个车头拉走。在公路运输上,将成连成排运输改为分散运输跑单车,实行分段包运制,沿线挖掘隐蔽掩体,减少人员、车辆损失,提高运输效率。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志愿军后勤部队粉碎了敌人的“绞杀战”“窒息战”,而随着这些方法的普及,志愿军运输车辆的损坏率也从之前的40%下降到了不足6%,且每天能够行进200公里,有效提高了物资运输效率,前线作战物资供应得到了满足。1951年1月到1952年2月的一年多时间里,敌机轰炸量增加了7倍,志愿军物资运输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两倍以上,前线官兵称赞志愿军运输线是“钢铁运输线”“生命线”。广大志愿军后勤官兵边保障边战斗,付出了极大牺牲,完成了繁重的后勤保障任务,有力保障了战争的最终胜利,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对祖国的忠诚。

  此外,火山统老人说他还过了一次“鬼门关”。那是1953年4月26日,火山统如往常一样在山洞中持枪警戒。当天夜里一批军用物资送达后,大家都在紧张转移物资,突然遇到敌机轰炸,连疏散、躲避的时间都没有。“我们的粮食那会儿存放在山上,本来还在转移粮食,突然听到敌机飞来,到处是轰炸的声音,要疏散也来不及了,只能原地趴着,不能动。炸弹在四周落下,石头四处飞溅,地面也在颤抖,心脏都震得疼。我旁边一个战友就被溅起来的石头打穿了耳朵,血不断流,他连话都说不出了。”火山统说。

  “当时我什么也没想,就想着把物资保护好,也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在战场上呆久了,就不害怕了。当敌机走后,我从土里爬出来,发现自己还活着!”火山统说,战争是残酷的、艰苦的,战场上要么睡战壕、要么睡防空洞。敌人来了,随时要拿起枪去打仗。入朝作战期间,火山统担任过副班长,经历炮火洗礼,锤炼了一身本领。他吃苦耐劳、尽职尽责、表现突出,因完成任务出色,获得“抗美援朝纪念章”,荣获“三等功”两次。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火山统所在部队继续留在朝鲜,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直到朝鲜恢复正常生产。1956年3月,部队撤离朝鲜,火山统回国复员,先后参与当地各项经济建设,与长子火耀川共同生活至今。说到离朝时刻,火山统依稀记得宋时轮将军脱帽致敬垂泪而别的身影。于火山统老人而言,最痛苦的就是当年把牺牲的战友就地掩埋在铁道两边,第二天战友的遗体被敌机炸出来的场景。那种心痛至今刻骨铭心!

  火山统从部队回到老家后,深藏功与名,把一枚枚奖章和发黄的荣誉证书锁进箱子,一心投入当地建设中,先后在原张易公社铜矿工作,并参与沈家河、寺口子等水库建设。

  “现在耳朵有些背,交流比较困难。”75岁的火耀川说,“这几年老父亲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话越来越少,但他经常拿出奖章看。”2020年,作为彭阳籍为数不多且至今还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火山统获得“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70多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华儿女不畏牺牲砥砺奋进。受惠于党的政策,近年来,大火村全力以赴发展产业,每年种植地膜玉米、张杂谷5700多亩,牛羊存栏量分别达2200头、1500只。如今的大火村,还开展养殖种植技术培训,不断拓展增收渠道。

  “除了养殖牛羊外,全村还养鸡2万多只,每只鸡获利在30元以上,村民年获利60多万元。”大火村党支部书记王定安说。村里还流转土地2700亩,种植小杂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种植环境。

  “现在祖国强大了,人民群众生活很幸福,吃得好、穿得好。”火山统高兴地说,“从吃不饱到解决温饱,再到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盛!”火山统更想对年轻人说:“老一辈流血流汗,就是为了后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希望后代要懂得珍惜。”

  如今,火山统的7个孙子已成家立业,重孙在城里上班或上学,一家四世同堂。“小时候一年吃一次白面饭,还要等到大年初一早晨吃。”火耀川补充说,那时顿顿吃糜面疙瘩,还经常饿肚子,“现在一日三餐不离肉,日子过得比蜜甜”。

  讲着自己经历的战争故事,火山统心潮澎湃,他说:“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心关爱,如果让我再做一次选择,我还是当兵,拿起钢枪,保家卫国。”(徐洁 火占宝 马克仓)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杨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