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文化旅游
曹兵:用诗歌唤醒生命中的微光
2024-05-29 18:57:14   来源:固原日报

  务农、写诗是曹兵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诗歌让曹兵找到了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在不断地阅读和学习中,写的诗也越来越流畅。

  “尊敬的曹老师,真诚地向您问好!最近我在手机上看到您的消息,我很崇拜。身为农民,学历不高,能写出这么好的作品,还曾发表过,我由衷地表示敬佩。我也是农民,初中学历,想拜访曹老师。”5月21日,曹兵收到了一封来自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的读者来信。

  曹兵是彭阳县交岔乡关口村农民,也是田埂上的诗人。他曾在《诗刊》《星星》《草堂》等诗刊发表百余首诗作,并出版了诗集《我在田野等风吹过》。“这些年加我微信的有不少人,但能凭着模糊的地址给我寄来信件的读者,在这个年代太少见了。我挺惊奇,也觉得很有纪念意义。”曹兵说。

  今年49岁的曹兵,算是村里唯一的“诗人”。这些年,他搬过砖、开过压路机、摆过地摊、守过油井。用他的话来说,为了谋生,能干的活儿几乎都干过。曹兵正式写诗是在7年前,那时,他在工棚里感到苦闷,意外加入了网上的一个诗歌交流群。

  “我有很多年的阅读习惯,但写诗属于‘偶发情况’。那时候刚兴起诗歌群,看到别人写的诗,我觉得诗歌挺好的,字少,不费时间。”曹兵说,诗歌让他找到了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在不断地阅读和学习中,写的诗也越来越流畅。

  曹兵写过一组与铁皮屋有关的诗,那是他在吴忠市红寺堡区当修路工人时所写。“之前写的只能算分行吧,不成熟,就删除了。从这组‘铁皮屋’开始,我觉得写的文字像诗了。”曹兵说,写诗除了要有天赋,更需要后天的努力和知识的积累。在他看来,写诗要写出现场感,要在事实基础上写,才能引发读者共鸣。曹兵从熟悉的村庄和工地开始写起,渐渐地,文字写得愈加准确、愈加深刻。此后,曹兵陆续投稿、参加比赛。他的诗慢慢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分别在《飞天》等诗刊和其他文学杂志上发表,还获得了第五届“诗探索·中国春泥诗歌奖”。曹兵说:“这个奖在全国来说是很有含金量的,我投稿实属偶然。”当时,曹兵投稿后,上面没写简历。评委看后,特意打电话到宁夏文联核实情况。获奖后,曹兵特别高兴,在诗歌群里“嘚瑟”了好几天,生活中却没有和别人提及获奖的消息。

  5年前,曹兵回到老家后再没有外出务工。他的家在狭长的山坳里,单门独户,最近的邻居家也在一公里外。曹兵在家里种地养羊,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其余时间专注于读诗、写诗,因此给村里人留下了沉默寡言的印象。“以前我回来的时候还有‘小伙伴’,现在他们都外出务工了。在这里,我不甘于每天只聊庄稼和牛羊这些话题,想寻找到另一种表达方式。之后,通过写诗和外界有了联系,等于同外面的人开启了对话。”曹兵说。

  在村里,几乎没人在乎他写的诗。有人问曹兵:写诗能挣钱吗?“这个问题我没办法回答。因为诗歌的稿费不高,但我却因为写诗,在全国各地认识了很多朋友,开阔了眼界、精神上收获很多。”曹兵说。今年1月,曹兵的书正式出版了。“能出版证明我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虽然我对书的内容不是太满意,但这相当于种的庄稼丰收了,我还是很高兴。”曹兵说。

  对于“农民作家”的称呼,曹兵直言:“我觉得作家应该拿作品说话,而不是用标签说话。”在诗歌创作方面,他有自己的追求,想写出一首能传世的好诗。在曹兵看来,生活要脚踏实地,但写作需要把目标定高一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灵感枯竭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所以只能靠大量阅读、不断学习去沉淀、去延续。(余亚丽 宋 昇 文/图)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杨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