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文化旅游
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丨从“比彩礼多少”到“帮子女减负” 彭阳何塬村“榜样”带起文明新风
2025-09-02 22:00:00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现在回想起来,多亏当时你们彩礼要得少,我们日子才过得这么好!”9月1日,景瑞瑞和丈夫李军刚回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何塬村探望父母,由衷地感谢父母。

  景玉龙望着女儿景瑞瑞和李军刚,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第一眼看到女婿,就觉得踏实稳重,是个‘攒劲’的娃,女儿跟他过日子,我特别放心。”回忆起两年前女婿来家里提亲的场景,这位开明的父亲记忆犹新。当时,来自甘肃省庆阳市的李军刚家庭条件并不好,当他将家里凑齐的6万元彩礼放在桌上时,景玉龙当场将5万元退回,并将剩余1万元留给新人置办结婚物品。“这钱你们留着,你们日子过得好,我们才能过得好。”景玉龙说。

  在婚事筹办的过程中,景玉龙处处尊重小两口的想法。女儿提出不租车队接亲,他爽快答应,“咱不讲究排场,咱们一家人坐不了那么多车。”女儿希望不大摆宴席,他也欣然同意。最终,两人用平时拉货的面包车做婚车,和双方家人简单用餐就完成了婚礼。

  “现在回想起来,多亏当时你们彩礼要得少,我们日子才过得这么好!”9月1日,景瑞瑞和丈夫李军刚回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何塬村探望父母,由衷地感谢父母。

  景玉龙望着女儿景瑞瑞和李军刚,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第一眼看到女婿,就觉得踏实稳重,是个‘攒劲’的娃,女儿跟他过日子,我特别放心。”回忆起两年前女婿来家里提亲的场景,这位开明的父亲记忆犹新。当时,来自甘肃省庆阳市的李军刚家庭条件并不好,当他将家里凑齐的6万元彩礼放在桌上时,景玉龙当场将5万元退回,并将剩余1万元留给新人置办结婚物品。“这钱你们留着,你们日子过得好,我们才能过得好。”景玉龙说。

  在婚事筹办的过程中,景玉龙处处尊重小两口的想法。女儿提出不租车队接亲,他爽快答应,“咱不讲究排场,咱们一家人坐不了那么多车。”女儿希望不大摆宴席,他也欣然同意。最终,两人用平时拉货的面包车做婚车,和双方家人简单用餐就完成了婚礼。

景瑞瑞和丈夫李军刚。

  “结婚时没有沉重的经济负担,婚后我们才能更好发展。”李军刚说,小两口在庆阳市开了一家社区菜店,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还添了个可爱的孩子。

  在何塬村,这样开明的家庭不止景玉龙一家。村干部王树怀为儿子办婚礼时,没有豪华车队,没有铺张宴席,用一碗碗热腾腾的烩菜待客。“我是一名党员,也是村干部,要带头遵守村规民约。”王树怀说。更难得的是,女方家庭也通情达理,将彩礼全部作为陪嫁,支持新人安心经营新生活。

  该村党支部书记路卫军表示,有了景玉龙、王树怀等村民做榜样,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转变观念,共同抵制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不文明行为。2024年,何塬村被自治区确定为婚俗改革试点村。如今村里谈论的不再是谁家彩礼要得多,而是怎么给子女减轻负担。“将来我家嫁女儿也要降低彩礼、简办婚礼,把钱省下来让孩子们好好过日子!”村民刘志远说。

彭阳县开展高额彩礼专项治理文化浸润行动。

  今年以来,彭阳县聚焦治理高额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开展高额彩礼专项治理文化浸润行动,采取“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模式,形成多维传播矩阵,发布政策解读、典型案例等50余期,发放倡议书1万余份。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乡(村)长说唱移风易俗”“移风易俗好故事分享会”等特色活动50余场次,组建“六盘山下石榴红”等特色宣讲队伍开展移风易俗宣讲11场次,推动文明新风在彭阳大地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宁夏日报记者 常宽/文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任岚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