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文字头条
拓展议事协商形式 凝聚乡村治理合力
红河镇韩堡村试点改革“改”出基层治理多渠道
   来源:宁夏法治报

韩堡村民主协商议事会解决群众自己的事。

  韩堡村民主协商议事会解决群众自己的事。

  彭阳县红河镇韩堡村是全国农村议事协商改革试点村。近年来,该村以开展村级议事协商试点改革为契机,广泛宣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多形式拓展村级议事协商渠道,积极探索基层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的机制和路径,推动村级议事协商改革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着力解决基层群众自己的事。

  创新协商方式 构建议事格局

  多渠道汇民需,民事民提。韩堡村将5名村民小组长、35名村民代表、24名网格员、25名“致富带头人”确定为“议事征集员”,积极发挥退休老干部、乡贤人士、法律顾问和本村在外私营老板等人士的社会影响力,集众智、汇众力,推进村级事务由村民协商落实。畅通议事协商渠道,采取“线上+线下”形式,通过微信群、意见箱、网格员入户走访等多种渠道,了解收集群众困难问题、救助需求、邻里矛盾纠纷及有待解决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分阶段建立“民情民意收集清单”。通过村党支部集中研究、村“两委”会议审议确定协商议题,为村民议事协商打好工作基础。2022年以来,群众共提交协商议题32条,涉及经济发展5条、交通道路安全3条、环境整治8条、矛盾纠纷调处9条、社会救助5条、产业发展2条。

  多形式商对策,民事民议。建立规范议事协商流程的工作制度,推行“收集议题、确定议题、制定方案、开展协商、公开结果、监督落实”六步环节,实行“小事简议、急事快议、难事众议”的灵活协商形式,分类协商提升议事效率,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和参与率。多形式听取各主体意见,组织召开议事协商会议讨论商议,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同时,将协商事项提交每月主题党日活动,听取党员的意见建议。政策性、法律性较强的重大事项邀请有关部门和镇领导、政法干警等代表答疑解惑,引导群众了解政策、依法议事、协商定事,最大限度保障村民民主权利,群策群力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多举措惠民生,民事民办。强化村党支部引领、凝聚力量,引导群众全程参与决议事项办理,解决群众关注关心的需求问题。比如,共商富民产业发展,重点扶持肉牛养殖户86户、培育示范户50户,实现全村牛存栏500余头;培育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村流转土地1700余亩,翻建蔬菜基地日光温室280栋800亩、钢架大棚98栋193.8亩,提高土地产值,商议设施大棚承包和园区道路硬化事宜,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共促农村环境整治,发动农户主动清理自家庭院、房前屋后杂草杂物,落实210户农户铺设进户硬化路6公里,栽植红梅杏、苹果、花椒等庭院经济林1400余株;评选表彰“发展生产户”30户、“卫生整治户”150户、“尊老爱幼户”10户、“五好家庭户”10户,带动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改善村组基础条件,推进农户卫生厕所改造,硬化村组道路6条4.5公里、蔬菜生产园道路2公里,安装村庄沿线太阳能路灯15盏;解决了幼儿园门前6000立方米土方填埋问题,方便村民接送幼儿停车难题。落实惠民暖民政策,培育致富带头人25名,落实129人培训务工补贴1.24万元、小额信贷330万元,医疗救助17人4.86万元。开展法治、政策等专题讲座5次。

  多途径促落实,民事民管。制定议事协商事项“办理清单”,明确办理事项、办理时限和责任人,通过村务公开栏、网格微信群等渠道及时向群众和利益相关方发送协商结果,每月至少通报一次,保障群众的重大事项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分级落实协商议定结果,对涉及环境卫生整治、社会救助等简易事项,按程序及时申报落实;对涉及特色产业发展、道路建设等需要通过镇政府、县直有关部门实施的项目,做好政策宣传和相关配合事宜,及时协调推进落实,全过程接受利益相关方监督,并接受镇纪委、村监会监督。2022年以来,规范修订了村规民约,集体商议集中整治环境卫生11次、协商产业发展5件、改造卫生厕所50户、低保评定3次、调处矛盾纠纷9件,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搭建议事平台 凝聚群众共识

  创新“村党支部+网格议事点”平台。通过组织搭台、网格促治、群众当家,形成“三级联动”机制。以村党支部为核心,设立网格党小组4个,下设24个综合网格,网格员由群众中有威信的党员或村民代表担任,每个网格联系走访15户至20户群众,形成“1+4+N”议事管理体系,收集民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每月提交议事协商会商议、党员主题活动日集中讨论,共商共议村事民事。发挥驻村工作队、基层“两代表一委员”、乡贤人才、退休老干部地缘、人缘、资源优势,凝聚各方合力,让党员群众在协商议事中“唱主角”。

  畅通“议事协调队伍+村民参与协商”渠道。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村“两委”、村监会成员和村民小组长为主体,邀请镇领导、相关利益方代表同时参与的村级议事协商委员会,构建村级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网格会等议事载体,通过进庭院、去田园、到项目施工现场等议事地点面对面商议,拓展议事协商参与面,引导村民有事多商量、做事多协商。

  规范“六步环节+四项机制”流程。规范形成“收集、确定、调研、商议、公开、监督”六步法议事,通过群众提、网格访,建立“民情民意收集清单”,党支部梳理提议、村“两委”审议确定议题,协商委员会拟订方案、议事协商会议协商,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办理清单”公示的工作流程,使议事协商工作规范、有序、透明。明确责任主体抓好协商事项落实,建立村“五大员”包抓机制、“小事简议”“急事快议”“难事众议”的议事分流机制、“月协商季研判”机制、积分奖励制度“四项”机制,确保议事协商规范有序、常态常效、行而有果。

  注重协商实效 推动成果落地

  强化“三治”融合促治理。激发村民自治动力,把“村民需求的”和“村里要做的”结合起来,通过村“两委”和村民面对面讨论问题、商量对策,解开心头疙瘩,使群众愿意参与协商,成为议事的“主人”,协商议定的事项90%能够按期落实;不能及时落实的,纳入重点解决范围,及时通报进度。积极推进基层普法宣传教育,增强村民法治意识,涉及群众矛盾纠纷事件通过调解协商落地,近两年未发生出镇上访事件。破除陈规陋习,在“村规民约”中规定树立良好社会新风的内容,共同约定遵守,以风气促发展。

  坚持共建共享激活力。规范议事协商制度,保障议事协商过程有制可依、有章可循,将村民参与土地流转、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惠民政策落实等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纳入议事平台,由全体村民共同商定、共同享受办理结果,激发活力,提高治理成效。争取社会各方支持,发掘培养本村懂经营、会管理、能带富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大户、返乡青年,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议事协商平台,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建立监督机制提质效。把“协商清单”变成“履职清单”,建立健全村级议事协商成果采纳、实施和反馈机制,对成果实施过程及结果及时进行公示。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级议事协商成果落实情况全程监督、议事协商成果落实情况评议制度,建立重大村级议事协商结果和实施情况由村党支部向镇党委上报备案机制,确保协商成果真正转化落实、惠及于民。(记者 马琳 通讯员 王蓓 文/图)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杨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