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秦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灿烂文化的象征。
坐落于彭阳县长城塬上的城阳乡长城村,以“长城”为名,在历史风云变幻中,形成并浓缩了厚实的文化积淀,不仅留下了一段段历史传说,更留下了代代相传的红色革命故事。
峥嵘的岁月
宁夏,“屏蔽陕晋,控扼河陇”,自古乃西北边防战略要地。明代设“北方九镇”,宁夏境内就有两镇。据考证,从战国到清朝,历代所修长城宁夏境内均有分布,其中包括广袤的长城塬上的秦长城遗址,长城村也因此得名。登上长城塬,闭上眼,仿佛有金戈铁马之意扑面而来;目光所及之处,战国秦长城自西向东蜿蜒而行,虽然已被历史的风雨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仍以苍茫遒劲的气势、威武雄浑的壮阔,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
长城村村名源自“长城”。《史记》中记载“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这里的“长城”就是横穿长城村而过的战国秦长城。秦始皇筑长城、征民夫,鞭挞奴役,公子扶苏查民情、惜民力,保护百姓。扶苏死后,老百姓建庙修坟以纪念,将扶苏尊为白马天神,留下了白马庙的动人传说。汉代,班彪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出发,“遵长城之漫漫”,到高平(今宁夏固原境)。西魏废帝二年,彭阳境设长城县。隋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彭阳属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大批商旅入境内,部分定居本地。明代洪武、永乐年间大规模向西北移民,长城人口渐渐充实。清代时,将此处所在的黄土高原统称为“长城原”,后为“长城塬”。1958年,13个生产小队合并,成立长城生产大队。1983年,彭阳建县,长城生产大队更名为长城村。
这里还是革命火种薪火相传的热土,毛泽东长征途中夜宿乔家渠的故事代代相传。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翻越长征途中最后一道天堑六盘山,进入彭阳。8日,红军沿茹河川东进,经白杨城(今彭阳县城),沿战国秦长城登上长城塬,夜宿乔家渠村民乔生魁家窑洞中。在简陋的窑洞中,毛泽东写下《长征谣》,后修改为著名词篇《清平乐·六盘山》。红军暂停长城塬的日子里,为老百姓挑水、扫院、干农活;村民把口粮分给红军吃,在当时水贵如油的长城塬上,把井、泉、涝坝水让给红军饮用……留下了一段段鱼水情深的故事。
传承的力量
站在长城塬古长城这些残断的土垛下,凝望着历经数千年的古迹,总使今人滋生出无限感慨。风起尘扬,世事变迁。流传千载的文化、根植于人们内心的红色基因,成为长城村的根脉和灵魂,在岁月流转中熠熠生辉。
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力量。
长城村村主任乔建设从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外面闯荡。爷爷打电话给他:“回来吧,回村里来,家乡变化可大了,啥都好,村里需要你们这些年轻人。”乔建设的爷爷叫乔得雄,是乔生魁的孙子。当年那段红色故事,乔得雄从小就听老人们讲,深深印刻在心中,后来常年义务为参观者讲解,一讲就是40多年,直至去世。
乔建设听了爷爷的话,回到村里,也跟着爷爷义务为大家讲解,可忙碌的工作让他无法专注于这件事。再后来,乔家渠毛泽东长征宿营地有了专业的解说员,乔建设便一心扑在工作上,成了为村民服务的“办事员”。可他牢记爷爷的叮嘱,从没忘记过那段历史、那段故事,聊起来也会说上大半天。乔建设说,那是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故事,要代代相传,记住那段红色历史,才能更加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
村民瓮国胜也深知这段故事。小时候,他听爷爷讲红军夜宿乔家渠的故事、听白马庙的传说、听长城塬的来历……长城塬的故事烙印在瓮国胜的心中,成为他和父亲不断创作的养分,而脚下这片土地成了他们作品的根与魂。
瓮国胜的父亲瓮金鼎78岁,是远近闻名的“文化名人”,曾当过20年的民办教师,创办了长城村第一个文化大院;开办书画院,擅长根雕,写得一手好字。老人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根雕就是他退休后才开始钻研的。没有美术底子,就从头学起,拿惯粉笔的手握起刻刀和工具依然有模有样。瓮国胜的母亲手巧,能做吹塑画牌匾,也擅长刺绣。受父母影响,瓮国胜从小就喜爱手工艺,他想像父亲一样,用自己的手艺,将长城村的文化呈现出来。
十年前,瓮国胜接触到麦秆画,便开始了一次次尝试。起初,创立了繁园艺术服务合作社,后来成立了宁夏园胜艺术有限公司。从开始时的仿制画作,到后来的主题创作,再到现在的晶瓷画创作,手工艺品从主题到材质不断升华;从开始的单打独斗,到后来成立公司,再到现在培训村里的残疾人,让他们也拥有一技之长,瓮国胜将长城村的发展与自己联系起来,有了更多责任感。他尝试用麦秆画创作出彭阳八景,展现茹河、白马庙、璎珞宝塔等极具彭阳特色的景观。
就这样,传承的力量代代相传。
2018年12月,长城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民间根雕、刺绣等非遗文化更好地保护并传承下来。
如今的长城村,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利用塬上战国秦长城资源,发展古色旅游,吸引游客抚今怀古;用好乔家渠长征毛泽东宿营地旧址资源,开发红色民宿,发展红色旅游;依靠优良的生态资源,做好红梅杏、菌菇等果蔬产业,发展绿色旅游,带动群众致富。2022年,长城村人均纯收入14583元。绿水青山、诗画四季已成为长城塬上长城村的亮丽名片。(记者 柳 睿 封 聪 张艺菲 芦淑颖 安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