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文字头条
世界以痛吻我 我却报之以歌:魏金柱的诗意人生
2024-12-16 21:48:09   来源:固原日报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简称“PMD”,是一种无法治愈的基因性疾病。患者从最初的手脚无力、肌肉萎缩到失去行动能力、完全无法自理,甚至出现呼吸、吞咽困难等症状,会经历来自肌肉、关节、脊柱的不断加重、持续时间越来越久的生理疼痛,还会伴随着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这是一种罕见疾病,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每10万人口中有2至7人患病,而现代医疗手段只能延缓病程的发展。

  彭阳县“90后”青年魏金柱,就是一位“PMD”患者。在彭阳县综合福利中心的房间里,因为无法移动身体,他的高架床中间被压出了一个深坑。他在微信公众号上的自我介绍是:魏金柱,男,坐着轮椅牧星星。

  当他时刻被疼痛亲吻,站在生死边缘时,他依旧热爱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他说,诗歌是光明的种子,他希望将这朵开在心灵上的光明之花赠送给更多的人。

  三分之一的青春,在磕磕绊绊中长大

  魏金柱的童年,像很多西海固农村的孩子一样,在黄土高原上的山沟里长大,眼前、身后都是一重重的大山。他是被抱养来的孩子,父亲是聋哑人,爷爷、奶奶、父亲依靠几亩薄田将他养大。

  小时候,他总以为是自己天生体弱,跑几步就会气喘吁吁,不能参加体育课,走路不小心就会摔得头破血流,一次感冒的周期也格外漫长。家人都以为这个孩子会随着日益长大而逐渐强壮。却不料,初中时,他的病情迅速恶化,上不了教学楼的楼梯,走路像鸭子似的一摇一摆。

  “有一天早上醒来,下炕时突然就迈不开腿,感觉像是迎面被人打了一棒子,突然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直接仰头倒了下去。”魏金柱说。因为家里鲜少有人出远门,于是家人贷款1万元,让一个略识几个字的远房亲戚带着魏金柱和奶奶到固原、银川、西安的医院看病。在西安确诊后,医生为他开了近5000元的药,病情暂时得到控制。“那时候还是少年,总是阳光而乐观,第一次听说‘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这个词,我以为大不了就是以后走路一瘸一拐的,没想到之后会这么严重。”讲到过去,魏金柱的脸上略显苦涩。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次父亲半夜生病,错吃了魏金柱仅剩不多的药,之后被紧急送到医院,做了胆囊切除手术。本就贫苦的家庭遭此厄运,父亲不能再干重活,巨大的经济压力之下,魏金柱所需的药品也无法获得保障。无力行动、还要时常忍受疼痛的他,只能离开校园。之后三年,家里人断断续续带着他就近进行中医治疗,病情却还是持续恶化,短短三四年间就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连胳膊都抬不起来。

  生如夏花之绚烂

  魏金柱和奶奶住在彭阳县综合福利中心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子里,岁月的沧桑像刻刀一样留在了奶奶干瘦的脸上,才68岁的奶奶看起来似乎有80多岁。魏金柱的世界大多数是通过眼前的方形窗户看到的,或者是穿行于医院与福利院的路上通过车窗看到。偶尔,他可以被推出去晒晒太阳,“在不知所措的迷茫中,我常常傻傻地望着远处的一片蓝天,整天无所事事,蹉跎岁月。”

  离开校园后,只有小学文凭的魏金柱一度很喜欢科幻小说。他曾经花费两年时间,在手机上写了一部6万字的小说《超级梦想》:故事发生在2120年,在那个未来的科技世界,基因技术达到了巅峰,通过骨骼再造技术,他恢复了行动能力,得以遨游太空,为祖国航天事业作贡献。

  一次,魏金柱无意中在手机上看到两句诗,“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那么凝练又那么美,直戳内心深处,他被触动了,那年他18岁。他开始仿照句式,记录生活的感想,写成了5首小诗,再反复琢磨修改。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将作品投稿至“茹河诗潮”微信公众号,没多久就被发表了,还获得了人生第一次的200元稿费。借此机会,魏金柱开始接触到王秀玲、刘天文等一群热爱文学、热爱诗歌的人,他渴望知识,想要写诗。

  意象、抽象、隐喻……两年时间的写作学习,对于魏金柱来说,就像一次人生的修行。他放下了很多执念,修得了一双能发现诗意的眼睛,用一颗充满阳光的心体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朵花、一株草、一阵不知名的风、一个脚底的水洼,他在其中发现了关于爱、关于美、关于生命的诗意表达。他逐渐醒悟:真正的诗是虔诚地聆听,给人精神上的关爱,让人们懂得热爱生活,呵护生命,回馈生命。

  有一年秋天,一只蚂蚱从窗口跳进屋里,但窗户被封住了,那只蚂蚱就一次又一次地冲撞窗户,想要飞出去。“看着它的挣扎,就像我总想出去一样,明明知道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但还是想要自由。”魏金柱说,对他来说,认真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疾病让他对人生的苦难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但读魏金柱的文字,却感觉其中饱蘸阳光,坚强乐观。有网友说,他用自由、干净、真实的灵魂,敲打出了一行行希望的赞歌。

  迄今为止,魏金柱已在《黄河文学》《六盘人家》《彭阳文学》等刊物公开发表100余篇诗作。2023年,他的作品《尺水可兴波》荣获2023年深圳海洋诗歌季二等奖。

  一个广阔的世界

  海伦·凯勒说:“当你面对太阳的时候,阴影总是落在你的背后。”这句挂在魏金柱房间墙上的座右铭,也成为他文学生命的真实写照。诗歌不仅成为魏金柱的灯塔,而且为他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有网友读了他的诗歌,成为他的贴心朋友,用信件为他送来慰藉。有马骏、马如梅等密友与他共同探讨文学,激荡出心灵的火花。他们将他看成一个平等的创作者,提出“你的诗歌还不够深刻,太过直白”的建议,为他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路。那些曾经耗费在疾病中的青春遗憾也得以在诗歌中抒发,那些少年时期的懵懂向往奏响了一曲关于友情、亲情、爱情的动人赞歌。魏金柱说,诗歌像另一个自己,超越了日常生活中那些低落、消极的情绪,带给他甜蜜的慰藉,给予他坚强的力量。

  身体不能远行的魏金柱,最近透过摄影图片,和诗友开始远程斗诗。其中《冷湖石油小镇》笔风充满刚劲的力量和独立的思想,现摘录以飨读者:“时代的传奇之手/在冷湖缔造过十万人的繁华/石油枯竭 十万人离去/留下一片孤冷的断壁独守荒野/风吹散了一抹半世的繁华/残壁上褪色的标语/依然诉说着铁人傲然屹立的精神”。(记者 马 静 李飞龙)

  编后语:

  坚韧不拔、朴实憨厚、努力奋发,这些让人精神振奋、信心十足的词语在西海固作家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西海固文学”,一个在文坛上熠熠发光的名词,在这里,有以石舒清、了一容、郭文斌、马金莲等为代表的明星作家,也有以马骏、魏金柱、咸存福等为代表的青年励志作家。他们的敬业精神和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品格,为西海固文学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葫芦河》《六盘山》等一批极具西海固特色的文学诗刊,更为西海固文学的茁壮成长积淀了深厚土壤。

  曾经的西海固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这里的人们总是在与苦难和贫穷做着抗争;现在的西海固环境优美、欣欣向荣,西海固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西海固作家都是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里成为他们扎根乡土,创作优秀作品的素材集聚地。他们的作品多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春天文学奖等全国重要文学奖项,为西海固文学的发展营造了浓厚氛围,奠定了坚实基础,西海固文学也成为外界了解固原、了解宁夏的一张文化名片。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杨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