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文字头条
彭阳辣椒的产业蝶变
2025-11-14 09:38:44   来源:固原日报

  深秋时节,彭阳县万亩梯田椒香四溢。这片曾经孕育了百年农耕传统的黄土地,如今正因彭阳辣椒这一特色产业而焕发新生。彭阳县通过科技赋能与全链条打造,今年彭阳辣椒全产业链产值预计突破3亿元,外销率超90%,成功从“农家小菜”蝶变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彭阳辣椒的底气,源于一方水土的慷慨馈赠。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彭阳县,气候冷凉、光照充足,加之优渥的土质、纯净的水质与优良的空气,共同构筑了绿色农业的天然屏障。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孕育出彭阳辣椒肉厚皮光、辣而不烈的鲜明特质,富含维生素C与胡萝卜素。2008年,荣膺国家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013年,被认定为“中国辣椒之乡”;今年7月,成功晋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块块金字招牌,是对其百年传承与卓越品质的最高褒奖。

  “以前种辣椒,看天吃饭,品种退化是块心病。”彭阳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员杨瑞霞坦言。为破解瓶颈,彭阳县联合宁夏大学、自治区农科院组建专家团队,向科技要答案。今年,他们从全国引进34个新品种,筛选出适宜干鲜两用与加工的专用品种,为产业注入“芯片”。“设施栽培让生育期延长60天,产量和效益实现双飞跃。”杨瑞霞说。如今,7个露地辣椒标准化种植示范村、3个现代化育苗中心及日光温室拔地而起,全县2万多亩辣椒田年产量10万吨。

  产业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富民增收实效上。10月31日,在白阳镇中庄村500亩辣椒基地,务工人员正在采摘最后一茬辣椒,他们采收、分拣、装车,一气呵成。村党支部书记闫生栋看着一辆辆满载“果然红”朝天椒的货车,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皮薄不惧霜冻,今年收成比去年好得多。”

  小小辣椒成为连接企业与农户、带动共同富裕的纽带。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模式,彭阳县不仅解决了2000多名剩余劳动力就业,更带动1.1万户种植户参与产业化经营。60多岁的白阳镇中庄村村民张静安给自己定了“日薪超170元”的小目标得以实现,这背后是全县年务工收入超2000万元的民生大账单。

  从田间到餐桌,精深加工是提升附加值的关键一步。让游子魂牵梦萦的“腌辣子”,如今已演变为走向全国的产品。今年,彭阳县投入560万元闽宁协作资金,建设辣椒初加工车间与冷链物流中心,引进多家龙头企业,让彭阳辣椒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在王洼产业园区宁夏传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鲜椒堆积如山,机器除杂与人工筛选高效协作。另一边,牛肉辣椒酱、辣糊糊、火锅底料等产品正批量生产,浓郁的酱香扑鼻而来。“天气一冷,我们的辣糊糊就成了‘明星产品’。”总经理刘艳介绍,他们精选本地辣椒,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低温过油炒制,最大限度保留了辣椒的本真香气与营养。今年,全县辣椒累计加工量超1400吨,20余款深加工产品让“彭阳椒香”飘向更远的市场。

  彭阳辣椒的崛起,成于坚守始终,强于品牌引领。从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到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再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彭阳县始终坚持品牌优先战略,推动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发展新格局。

  如今,彭阳辣椒已走出宁夏,唱响西北,红遍全国,远销西安、郑州、广州等大城市。彭阳辣椒不仅是一种作物,更是一个区域的经济符号、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书写着火红篇章。(记者 蔡雪莉 高娟莉)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邹炜新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