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随意的念叨、一声无心的感慨,都可能成为公益保护的“信号灯”。今年以来,彭阳县人民检察院以彭阳县综治中心为“中枢”,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从群众信访的只言片语中捕捉公益受损线索,将群众的“小诉求”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大效能”,让民生保障既有法治力度更显治理温度。
一句话激活盲道“重生”治理链
“以前走熟的路,现在突然多出好多障碍,有一段路好像被改成了停车场,另一段路的地面变得特别平整,却感觉不到盲道的纹路了……”今年5月,视障群众马大爷在彭阳县综治中心信访时随口说的一句话,引起了值班检察干警的高度重视。
值班检察干警耐心询问细节,包括具体路段、障碍类型、影响范围等,并迅速将该线索推送至彭阳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形成“信访登记+线索移交”的双轨处理模式。
检察干警随即实地核查,发现辖区某在建小区门口98米的盲道被擅自拆除改建为临时停车位,某加油站门前54.81米的盲道被整体硬化,拆除和改建行为未履行相关审批程序,且涉嫌违反多部法律法规。同时,监管部门在该区域无障碍设施管理中存在履职不到位的情况,未能及时介入并制止相关行为,使得影响无障碍设施功能的情形得以持续。
据此,彭阳县检察院向住建部门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要求限期恢复盲道、建立“网格化+专业化”巡查机制、开展重点场所排查。彭阳县综治中心同步发力,组织住建、残联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厘清无障碍设施建管职责。最终,涉事企业拆除了违规设施,98米的盲道重新铺设,54.81米的硬化路面恢复盲道纹路。
整改并未止步于“个案修复”。彭阳县检察院以此为契机,在全县启动“无障碍环境提升专项行动”,排查整改问题盲道12处,拨付专项资金2万元。
一句闲聊推动百名妇女权益兑现
“你们有发卫生费吗?”“我们是临聘人员,卫生费听都没听过。”今年8月,2名社区临聘人员在彭阳县综治中心信访时的闲聊,牵出了涉及该县800余名女性临聘人员的权益保障问题。
听到此消息后,值班检察干警立即查阅《宁夏回族自治区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确认“每月35元卫生费”是法定福利,随即将线索移送彭阳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干警立即调查核实,发现辖区部分单位确实存在“将卫生费作为福利选择性发放”的违规行为,部分临聘人员因“怕丢工作”不敢维权。
掌握案件证据后,彭阳县检察院向彭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发检察建议,要求排查补发、建立权益告知制度。彭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迅速行动,召集涉案用人单位召开“临聘人员权益保障座谈会”,解读相关法律法规,督促涉事单位积极补发。更具长远意义的是,彭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卫生费、体检补贴等7项权益纳入“刚性保障清单”,实现“小微权益”动态监管。
从捕捉群众“一句诉求”“一声闲聊”中的民生痛点,到“综治+公益诉讼”联动破解“多头管理”“监管缺位”的治理堵点,再到推动“个案整改”升级为“制度完善”,彭阳县不仅守护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微幸福”,更让法治精神融入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为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记者 马琳 通讯员 杨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