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一场雨加雪后为春耕复产带来了有利条件,彭阳县古城镇任河村的种养大户杨存军更忙了。
在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形成的青贮玉米种植基地,撒肥机前面有序作业,深耕机随后进行土地深松,为即将开始的春播青贮饲草做好前期准备。叮嘱工人,安顿好地里的事后,银川的一家肉牛养殖公司打来电话,今天要一车紫花苜蓿青贮饲料,杨存军急忙赶回为客户装车……
2010年结束在外10年的打工生涯回家乡开始肉牛养殖,2012年成立了“彭阳县山牛源肉牛科技养殖专业合作社”,2014年成立“宁夏千种栗牧业有限公司”,2018年成立“宁夏存盛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宁夏硕丰通农业机械作业服务有限公司”。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和生产加工养殖饲草,饲草产业和肉牛养殖产业相互结合,彼此促进形成产业链,运用农业机械作业公司服务种养产业链,借助合作社和公司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脱贫致富,这种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社会经济效益日益凸显。肉牛存栏200头左右,流转土地2000多亩专门用于种植青贮玉米,承包经营紫花苜蓿3000多亩,共有各类大中小型农用机械近50辆,年提供就业40多个,工资发放60万元以上,100多万元的土地流转费和承包费直接让农民受益。
作为彭阳县肉牛养殖协会会长,杨存军的经营模式基本上浓缩了全县草畜产业的发展思路。种植促进养殖,养殖带动种植,产生的大量农家肥有效还田,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链,这种把农民的利益绑在产业链上的发展模式在全县草畜产业当中已经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草畜产业已成为助推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和有效抓手。
近年来,彭阳县因地制宜,借助生态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制定“彭阳肉牛”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着眼发展草畜产业,采取以奖代补、项目扶持、信贷支撑、科技入户等措施,抓点带面,整村推进,有力推进草畜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暖棚157万平方米,肉牛养殖龙头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15家、家庭牧场17家,全县肉牛饲养量近17万头,天然草原面积近73万亩,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甜高粱等优质牧草种植114万亩。强基础、优品种、重质量、扩规模、增效益,无论是在脱贫攻坚战中还是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布局中,全县草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其中的支柱力量。(记者 刘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