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麦秆画,下手要轻,裁剪更要轻……”9月16日,“网络普法 与宁同行”全媒体集中采访行活动采访团到达彭阳县“依法治校示范校”第三小学时,该校四年级学生与厦门市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们,正以“山海协作”为名,在共上一堂跨越千里的“云端课堂”:麦秆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瓮国胜老师在细致地教着荧屏两端的孩子们如何制作一幅依法上网主题的麦秆画;彭阳县司法局青年普法志愿者谭虎虎结合《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带领孩子们共同订立了一份“安全上网公约”。
这堂别开生面的“非遗+普法”课,既是文化传承、山海情深的生动实践,也是彭阳县司法局构建“1+2+N”法治文化矩阵,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着力提升法治文化建设水平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彭阳县结合法治乡村(社区)建设,在全县12个乡镇25个村(社区)、企业、学校等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法治家园’11个,绘制法治墙绘点位19处,面积达1800平方米,形成了‘15分钟法治文化圈’。”见记者们对第三小学教学楼满墙的法治文化手绘不住点赞,彭阳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这些阵地,已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活动230余场,创建“全区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成功创建自治区级“依法治校示范校”,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法治家园生态。
与这里的安静不同,梯田夜肆街区的“法治文化集市·青年之家”正热闹地进行着一场“彭小司”表情包发布仪式,彭阳县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室主任王宁华介绍着表情包的设计理念与内涵。
腰佩“法”字腰带、手持宪法的“彭小司”,是彭阳县司法局设计融合彭阳地域特色和法治元素后打造的法治IP形象。依托这一形象,彭阳县司法局线上制作发布“彭小司来普法”系列动画9期,将复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情景短剧,覆盖人群超过20万人次,成为移动的法治宣传品牌;线下开发系列“彭小司”衍生周边产品,投放到全县各类法治文化阵地,并在各种普法活动中作为奖品发放以延伸法治宣传触角,至今带有“彭小司”形象的麦秆画、玩偶、笔筒等普法文创产品已覆盖该县12个乡镇,累计发放超过8万件,让“彭小司”法治文化品牌走进了千家万户。
这个小小的法治文化集市里,不只有“彭小司”。非遗传承人陈玉慧一双巧手正在飞快地剪着纸,不大一会儿,栩栩如生的彭小司“安全上网”图案就在她的手里诞生了。
“套中了!”法治文化集市外,采访团的欢呼声不断。彭阳县司法局、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等化身“法治摊主”,在夜市中支起普法摊位,向采访团及过往群众普及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
夜色渐晚,梯田夜肆街区的人多了起来。漫步到街区尽头,电子大屏上正播放着电影《热搜》。这是彭阳县司法局深化“法治+文化+夜经济”模式,连续两年推出“法治电影·纳凉夜市”主题普法活动的系列活动之一。
近年来,该局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深入12个乡镇开展巡回普法宣讲活动;累计开展法治音乐会、“12·4”国家宪法日专场法治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260场次,覆盖群众超10万人次,构建起了多层次、广覆盖的法治文化阵地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彭阳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新路径。(记者 郑芳芳)